枣庄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枣院政字〔2012〕140号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课程建设,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枣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枣庄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鲁教高字〔2011〕9号)以及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以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课程评估,规范课程管理,全面提高我校课程建设水平。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坚持以评促建原则,完善课程评估体系,加大课程评估力度,促进课程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在“按类培养,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四)坚持素质教育原则,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当中。
(五)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加大对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力度,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建设的内涵
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环节、网络建设及教学管理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保持课程发展的后劲;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教学内容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系统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心得。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这是课程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环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应当通过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丰富教学方法、关注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上狠下功夫,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要逐步掌握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现代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材建设。提倡选用近三年的优秀教材,或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公认较好的适用性强的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五)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建良好的实验实习资源与环境,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根据课程类型开设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课程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将逐步实行课程上网并逐步完善网络平台的内容,不断提高网络平台的效果,使课程的网络平台具备学生自学、教师备课、师生互动三个基本功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辅助工具,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七)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文件;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建设,逐步完善适合我校校情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中心,校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省级精品课程为品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
1.我校课程建设的总目标: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做到课程有明确的负责人、门门课程有标准、主要课程重点建设,分批分级建设好我校的课程。
2.我校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全校所有课程要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已获得合格课程称号的课程给予扶持,进行重点建设,每年立项建设15门左右校级优质课程、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积极组织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在“十二五”末,使我校省级精品课程达到20门左右,国家级精品课程有突破。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目标: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对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培训,逐步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每年立项建设2门左右校级双语课程,力争在“十二五”末,我校省级双语课程建设有更大的突破。
(二)课程建设要求
1.不断树立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宗旨的人才培养观念;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
2.我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有经过革新的教学大纲,有优秀的教材,有较充足的教学参考书,有规范的任课教师教学材料,有习题及课程实践活动安排,有考核大纲和试题库(或试卷库)。
3.我校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要求:经学校立项建设的课程,必须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含实习与课程设计)、参考文献目录、考试大纲及课堂教学录像等,按规定上传到枣庄学院精品课程网站或院部网页,实现网上免费开放,同时要确保该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并在网上建立良好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抓好模块课程建设。各专业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建立学科纵横交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构成知识、能力、素质系统考虑的模块课程结构,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5.加强选修课程建设,使选修课程系列化。一是加强综合素质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把一些前沿性强、体现文理交叉渗透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列为全校性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志趣和能力选修;二是围绕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国内省内大型竞赛开设一些相关的、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选修课。
6.重视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建设。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学到系统的军事科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军情感,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课程建设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等教学基本建设的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应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先导,不断完善院部课程建设规划和具体课程的建设规划。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督导。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引进与培养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在增加外聘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
(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基础。学校将加强对教改立项项目管理,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四)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学校在教学建设经费中,列出专款用于课程建设,并逐步增加投入力度,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学校已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六)强化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课程评估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根据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要建立完善课程建设的过程性管理机制,使课程建设从建设前遴选立项、建设中的阶段检查、建设后的评审验收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