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关于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枣院政字〔2007〕123号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规范秩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加快实现我院教育教学工作重心向内涵发展的推移,根据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就今后两年内我院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作为关系社会公平的重大问题,既为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所关注,也关系到我院长远发展,更涉及到全院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从我院现实情况和应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出发,必须把教学质量放在学院一切工作的首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加快工作思路转变,加强内涵建设,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一)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学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抓紧抓好。学校院长办公会每学期要召开二次以上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
(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继续完善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各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各系、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坚持院领导和系、部门领导听课制度。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要责任明确,各司其责,保证教学管理运行畅通。
(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图书、实验、后勤、保卫等服务教学的工作水平;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教学工作条件
(一)加大经费投入。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保证教学经费投入的优先地位,四项教学经费投入每年按比例增长,逐步达到占学费收入的25%的目标。
(二)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在对专业发展进行定位和在校生规模测算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人才引进计划、仪器设备和图书采购计划、基建计划等,确保生均图书100册,生均仪器设备值5000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平方米,生均公寓面积6.5平方米,生师比18:1,各项硬件条件全面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以上标准,教学条件得到持续、有效地改善。
(三)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推进网络教学建设规划,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多媒体教室达到教室总数的50%;继续推进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提高教学管理集约化、信息化程度。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课程建设步伐
(一)完善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专业;立足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发展急需专业;重点扶持实力强、前景好的专业,尽快培育形成特色和品牌;在首批建设4个院级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再择优遴选4-6个品牌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力争获取1-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培育具备冲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实力,并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本科专业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重要环节的建设,强化专业的组织、领导力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引入专业评估、认证制度,调整就业率低的专业。要注重科学预测,充分论证,重点发展工科专业,其次发展应用理科、应用文科,争取未来两年新设本科专业6个左右。加大对新上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开办经费、师资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保证新上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基地的优势,带动相关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打造竞争优势,提高水平和效益。逐步实现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形成相互支撑、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引入课程评估、认证制度,形成课程规范。建立精品课程培育机制,推进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两年内高质量地完成20-30门院级优质课程、15-20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培育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3门,力争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鼓励和支持教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力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类专业中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开设2门双语课程。通过引进高质量课件、外聘教授等途径,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每个本科专业建设网络课程2门以上;结合学分制推进工作,扩大公选课资源,争取建设50门左右稳定、优质的公共选修课程。
(四)加强教材建设,建立优秀教材遴选机制。鼓励教师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加强教材的先进性、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山东省的“新教材建设项目”,每年资助4-6部教材编写,资助3-5部教材出版,争取建设2门省级优秀教材。
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一)严格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试行主辅修制、实施跨系科选修、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优化课程结构,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程比重,控制课堂讲授时数,构建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健全学分制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选择权利和管理要求,丰富课程资源,推进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保证网上选课的正常运行,推行学生网上评教。制定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保证按教学计划规定学时足时开出实验。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80%以上。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力争每个专业建成3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争取获得省级优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四)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支持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继续实施分级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营造外语学习环境,充分运用优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推进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改革,把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切实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
(五)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六、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一)加大措施力度,提高教师总体专业水平。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和培养的工作力度,完善助教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开展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教学优秀奖、教学名师等系列评选,提高专任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两年内评选院级教学名师3-4名,争取有1-2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按照“人员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教学研究成果突出”等遴选标准,建设4-6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鼓励教师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带动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引导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导教师将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
(四)加强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要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不断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加大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持力度,计划两年内新设院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0项左右,争取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项。
(五)严格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效果;课堂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要强化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巩固知识储备。鼓励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六)建立健全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制度。激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培育,不断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争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
(七)加强师德教育,促进教风建设。进一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保护和调动广大教师热爱教学、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引路人。
七、坚持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一)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立以系为基础的院、系两级督导制度。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质量标准,科学制定各专业及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分步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利用等教学过程各环节的专项评估。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制度,严格规范数据的采集和审核。
(二)健全日常教学监督信息反馈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各级督导、同行、学生的评教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继续加强学生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参与学院建设、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建立校外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实施校外专家评审制度,及时了解社会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院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三)继续坚持教学自评制度。根据“评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思路,不断完善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年度教学管理考核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断提高我院教学管理水平。
(四)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政策和形势变化,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教学部门的积极性,增强招生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推介服务;建立健全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制度,继续实行各级干部推荐毕业生就业责任制,持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八、以人为本,不断优化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系统完整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体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按照“通识致远、专识致用”的理念,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要努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学术讲座、名师讲坛、科技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努力推广普通话。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大学创新文化、引领未来的功能,致力于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学校形象,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师生,以富有创造力的精神文化引领社会。
(三)加强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网络文化建设,倡导网络文明,杜绝不良文化的侵蚀;要加强安全保卫和后勤服务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四)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促进学风、考风的根本好转;要按照学分制管理的要求,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注重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兴趣爱好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多措并举,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学习深造能力;要开放实验室,提前进行毕业设计,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五)以育人为目的,加强校风建设。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秉遵“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九、坚持开放办学,促进多类型办学健康协调发展
(一)整合资源,全方位办学。充分发挥我院地缘优势,结合服务枣庄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与市直、各县区有关部门、企业的合作,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采取切实措施,继续重视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优化环境,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二)拓宽渠道,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认真研究国际教育发展形势和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变化,不断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拓宽学生出国学习深造、就业渠道;提高合作办学层次,拓展合作办学领域,丰富合作办学形式,扩大我院的国际影响。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